您当前位置:亿达滑模 >>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
薄壁空心高墩施工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日期:2015-5-21 16:11:21 来源:互联网 浏览数:
 
分享到:

    1 ·工程概况
    1.1 大桥简介
    马林大桥位于三明市梅列区马林道班附近,为分离式桥梁,共13 跨,主桥为悬浇箱梁(42+76+42)。主桥为双向十车道,半幅桥面宽度25.25m。
    主墩采用钢筋混凝土变截面单薄壁空心桥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群桩基础。单幅桥薄壁墩身墩顶位置为17.25m(横桥向)×4.0m(纵桥向)的矩形双室空心薄壁断面,纵向宽按墩高80∶1 增加,壁厚顺桥向为90cm,横桥向为100cm。
    1.2 工程难点
    (1)马林大桥主墩墩身高近百米,测量精度控制和动态监控难度大。
    (2)墩身高,横桥向宽度大,模板采用大型整体式定型钢模。纵向宽按墩高80∶1 增加,给模板、钢筋安装施工带来不便。墩身设计有二道水平的横隔板,给施工带来一定困难。
    (3)马林大桥施工现场地形陡峭,造成运输车辆行驶困难,同时给临设安排带来许多困难,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是工作重点之一。
    (4)群塔施工,塔机立体交叉作业,安全运行难度大。马林大桥主墩与过渡同时开工,施工阶段群塔运行,塔机作业范围立体交叉,安全运行难度大,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群塔施工安全运行和合理的组织安排是项目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1.3.总体技术措施
    空心高墩施工通过对滑模、翻模两个方案的比选,滑模配套设备多,施工机具投入大,模板刚度高,自重大,混凝土外观质量差,施工纠偏困难。一旦开始施工,不得中断,雨季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翻模施工配套设备较少,施工机具投入小,模板刚度要求低,自重小,混凝土外观质量容易控制,施工纠偏容易,可以连续和间断施工。结合工程特点,采用翻模施工,每节段施工高度6m。
    高墩采用塔式吊机提升翻模法进行施工:在塔吊及施工电梯的配合下,墩身外安装一套整体式支架,支架与模板之间预留一定间距,支架作为安拆模板、钢筋安装和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平台,而且还可作为墩身施工时的全封闭安全防护装置。结合该桥的工程特点和类似工程施工经验,高墩支架、模板和物料垂直运输方案如下:
    (1)支架系统:施工脚手架分成5 层通过焊接和栓接固定在每节墩身模板上,作为施工平台。
    (2)模板系统:预先加工定型的大块钢模板,横竖肋采用槽钢加劲。用翻拆模法进行墩身施工。外模板标准节段高7.5m,竖向分5 块,每块高1.5m;横桥向17.25m 长分为3 块,每块长5.75m,每块模板(5.75m×1.5m)重约1.4t。顺桥向模板根据墩身宽度加工模板,由于墩身在顺桥向方向按80∶1进行变坡,在顺桥向方向墩身模板上设置横向调解块,调整墩身的纵向宽度。内模采用组合钢模板。
    (3)垂直运输系统:4#~7# 墩采用电梯作为施工人员上下班的运输工具,另外在每个主墩旁各安装一台TC5613-6 型塔吊,作为工作场内钢筋、模板及半成品等的提升设备,混凝土垂直运输采用地泵泵送至施工作业面进行浇筑。
    2· 桥梁空心高墩施工的施工工艺
    2.1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薄壁空心高墩施工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2.2 测量放样
    当完成承台施工之后,应采用全站仪对墩柱四个角点的坐标实施定位,运用水准仪测量高程,闭合或附合高程与平面点的测量,促使测量的精度得到有效保障。采用墨线放出墩底截面轮廓线,为了便于安装第一节模板,通常应将轮廓线加模板厚度进行放出,同时放出墩柱主筋和劲性骨架位置,有效确保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2.3 劲性骨架和钢筋的加工和安装
    (1) 加工和安装劲性骨架。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将劲性骨架自由段高度控制在小于9m,在骨架安装完成后对墩身钢筋进行安装。
    (2) 加工和安装钢筋。通常情况下,制作和加工钢筋的开展是在棚内进行的,采用现场绑扎法,在制作的过程中,除了配料和加工竖向筋以外,还应采用放样的方法对其余钢筋进行制作,然后开展加工。当完成少量钢筋制作之后,应在地面平地上实施绑扎试验,结合试验结果,有效调整弯制方法和尺寸。对于已经确定的钢筋形状和尺寸而言,可采用拉尺检查的方法,对钢筋的精度实施有效控制,标识所有钢筋半成品,标识的内容主要包括:钢筋型号、安装位置以及规格等。
    (3) 防裂钢筋网的布设。确保钢筋网至墩柱外表面净距满足保护层厚度,采用D10 钢筋网或D6 冷轧带肋防裂钢筋网进行设置。
    (4) 连接直螺纹套管钢筋。在同一断面内,直螺纹接头位置的数量应少于50%,接头的受力性能应达到钢筋自身的受力以上。在施工过程中,应有效检查每个接头,使连接达到牢固状态即可。
    (5) 电弧焊接头搭接的长度。双面焊应控制超过5d,而单面焊则应控制在10d 以上。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对钢筋加工及安装进行控制。
    2.4 安装模板操作
    采用拉杆有效固定模板。当完成钢筋安装之后,应由监理工程师进行统一的验收检查,之后即可有效安装模板,按照模板预留孔对拉杆实施布设。
    2.5 第一次立模
    (1) 安装模板。在模板安装的过程中,应采用塔吊起吊和人工辅助就位的方法进行施工。在组装模板的过程中,应先拼装墩身等高的外模,然后根据顺序组拼其余外模板。为了避免有模板渗漏浆的问题出现,应对接缝采用双面胶的方式进行处理。当完成外模板安装之后,应对模板、布垫块及拉杆实施依次安装施工。
    (2) 立模的检查。当模板安装弯沉值之后,应采用水准仪和全站仪对模板顶面标高和平面位置实施检查,有效调整误差超标现象,直至满足设计要求即可。对墩身垂直度的复核而言,应运用激光铅垂仪进行检查,采用全站仪测控三向中心线,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2.6 灌注混凝土
    (1) 拌制混凝土。对比现场砂土材料的含水率,根据试验室配合比确定施工配合比。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操作。在混凝土徐变收缩过程中,为了避免有裂纹现象出现,应严格对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水灰比以及坍落度实施控制。另外,在夏季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出机温度会受到混凝土所用碎石和搅拌用水的直接影响,所以,为了确保混凝土的初级温度,必要时可运用喷水降温等方法对碎石进行改善。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由于夏季白天有较高的温度存在,运用潮湿的麻袋在混凝土输送泵管上进行覆盖,并通过经常浇水的方法,确保麻袋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混凝土入模温度,避免存在堵管现象。
    (2) 混凝土振捣。应及时开展混凝土振捣,避免有漏振、过振等问题产生,防止出现离析现象。
    2.7 模板的拆除
    当模板内混凝土强度超过10MPa 时,混凝土棱角都处于完整的状态下,且劲性骨架和钢筋安装完成并检验合格之后即可拆除模板,同时安装下一节段模板。在模板拆除时应运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操作。
    2.8 控制墩身线形
    (1) 完成承台混凝土浇筑之后,应采用护桩回复墩中心。墩身通过大桥控制网进行校核,有效放出准确的墩身大样,然后实施立模。对墩身第一节混凝土进行施工,在墩身底部的实心段混凝土放出墩中心,同时设置一个直径为40cm、高为40cm 的钢筋混凝土圆台,在墩中心将预埋的钢筋头进行准确定位。当完成每节段模板安装以后,应运用全站仪对四边模板实施检查。为了确保墩身线形,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模板对角线进行检查,促使其误差控制在小于5mm。
    (2) 运用两台铅垂仪有效控制墩身垂直度,当完成第一段墩身混凝土后,应布置8 个点,分别位于墩身四角。确保每个点都与墩身面有50cm 的距离存在。应采用全站仪放点后对墩柱密度和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实施复核。在同一墩柱面的相邻两个点上对两台铅垂仪进行设置,在检测垂直度时,应对铅垂仪实施准确调试,使其准确地在墩顶的反射板上透射,通过水准线连接两点,有效观测墩身的位置状况,对点到墩身面距离的检测而言,应采用钢尺进行操纵,通过调整模板,从而实现模板与两点之间的连接达到重合效果。
    3· 技术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施工安全问题
    (1)作业人员要戴安全帽、穿施工鞋、系安全绳,并每月体检,不可带病作业。
    (2)在墩身周围10m 范围内划定安全区,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
    (3)大风、暴雨天气停止施工并切断电源,保护好各种设备。
    (4)严禁高空掷物、料、杂品。
    (5)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培训考核,持证上岗。起重机施工应有专人指挥,禁止司机个人进行升高作业。定期检查起重机,不得带故障进行作业。
    3.2 混凝土浇筑问题
    混凝土浇筑后,应随即进行振捣,振捣时间一般控制在25~40s,如振捣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表明混凝土已振捣完成。
    (1)混凝土表面停止沉落,或沉落不明显。
    (2)振捣不再出现显著气泡,或振动器周围无气泡冒出。
    (3)混凝土表面平坦、起浆。
    (4)混凝土已将模板边角部位填满充实。混凝土的浇筑要连续进行,倘因故必须间断,其间断时间要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3.3 外观质量问题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按设计比将减水剂和粉煤灰掺入混凝土中,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的同时使混凝土的颜色更均匀。
    (2)提高立模精度,为确保接缝严密,最好用白胶布(或玻璃胶)密封接缝。
    (3)夏季的施工活动尽量避开正午高温时段,浇筑施工宜在下午或晚上进行,以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
    (4)定型钢模板对拉杆固定,圆弧段对拉螺杆固定;空心内模板用普通钢管支模,通过拉杆连接各模板,以防涨模、跑模等问题产生;根据设计要求,在圆弧段加工一道直径20mm的钢筋圆弧定位。
    (5)注意混凝土浇筑顺序。每层浇筑厚度小于40cm,以免混凝土构件因过大的局部压力而崩模。
相关阅读

上一条: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制造和安装技术

下一条:建筑工程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技术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