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亿达滑模 >>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管理
日期:2015-8-14 17:21:25 来源:互联网 浏览数:
 
分享到:

    0·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公路路面使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沥青路面由于行车舒适性好、噪音小、以及沥青路面修复速度快,等显著优点,在公路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沥青混凝土面层来说,作为结构层主要位于路面基层之上,在这种情况下,该结构层将会直接承受车轮荷载的作用,同时受到大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不但要求有足够的强度、稳定度、平整度,又要兼顾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抗滑性和永久性等性能的要求。
    为确保路面使用性能能充分发挥,必然要求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而质量技术的控制,无外乎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
    1 ·做好材料选择、试验、审定及验收
    1.1 沥青通常情况下,采用优质道路石油沥青对公路沥青面层进行处理,同时根据公路等级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不同标号的沥青,在使用沥青之前须对沥青性能进行检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其技术指标符合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
    1.2 粗集料在选择粗集料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施工质量,需要选用石制坚硬、清洁、干燥、不含风化颗粒的碎石,并且粒径超过2.36mm。应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以确保粗集料的质量。
    1.3 细集料采用石灰岩机制砂,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生产或自加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机制砂坚硬、洁净、干燥,并且具备适当的级配。
    1.4 填料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必须干燥、洁净。
    2· 做好开工前技术准备工作
    在施工前,需要结合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检查评定各道工序的质量,确保其符合相应的设计标准,进而提高施工质量的稳定性。技术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①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②说明材料、设备、劳力及现场管理人员等项的准备情况。③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④配备齐全施工机械和配件,并做好保养、调试和试机。⑤配备必要的质量检测仪器。
    3· 设计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分设计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和验证生产配合比三个阶段对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同时确定其配合比、级配,以及沥青的最佳用量。
    4· 做好沥青下承层的检查与清扫
    在公路路面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找平层的施工要求,通过补铺的方式,对局部基层外露和找平层两侧宽度不足的部分进行处理。为了确保路面表面的清洁性,需要清扫找平层表面浮动的矿料。同时提前冲洗灰尘,风吹干净。水稳基层干缩裂缝处和桥头搭板刚柔结合处应采用贴聚酯玻纤布处理(干缩裂缝应先用乳化沥青灌缝)。
    5 ·铺筑试验段
    沥青各层面施工开工前,均需先做试验段。宜选在正线直线段,长度不少于200m。通过试验段施工来确定以下内容:
    ①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机械,结合生产能力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确定机械能量与组合方式。②对于拌和机操作方式,通过试拌的方式进行确定,同时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和技术性质等进行验证,进一步对正式生产用的矿料配合比、油石比等进行确定。③对于摊铺机的操作方式通过试验段进行确定,沥青面层的松铺系数需要结合压实机具、组合、压实顺序等因素进行确定。④确定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修订施工组织计划。⑤对材料及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⑥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质保体系及指挥方式。试验段的质量检查频率应比正常施工时适当增加,施工单位在确定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后,需要撰写试验段总结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查、确认后,可以以此为依据,申报正式开工。
    6· 沥青混凝土施工
    6.1 控制原材料质量①注意粗集料、填料等原材料的质量,应从源头做起,严把质量关,确保原材料的质量。②堆放集料的场地必须清理、整平、混凝土硬化、围砌。③沥青面层粗集料应采用油布覆盖,细集料及矿粉采用搭棚存放。
    6.2 按照确定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指导施工
    监理工程师需要对目标配合比进行审查和批准,这样设计的生产配合比才能投入使用。当产地、品种等发生改变时,需要对矿料的配合比进行重新设计;依据生产配合比进行施工,同时由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查、批准,这时才能进行拌和。
    6.3 拌制沥青混合料①在拌制沥青混合料的过程中,需要对沥青、集料的加热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对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进行严格的掌握。②在拌合沥青混合料时,对于拌和楼控制室来说,需要对各种矿料的使用量、拌和温度等信息进行逐盘的打印,为了确保拌制质量,需要定期对拌和楼的计量、测温等进行校核。③通过试拌试验确定拌和时间,在拌合过程中,确保沥青结合料裹覆住所有的集料颗粒。④通过目测的方式检查混合料的均匀性,及时分析混合料出现的异常现象。⑤每天上、下午各取一组混合料进行试验,通过试验对油石比、矿料级配和沥青混凝土性能指标进行检验。⑥每天结束后,根据拌和楼打印的数据资料计算平均施工级配、油石比,同时校核施工厚度和抽提结果。
    混合料拌制施工注意事项:
    ①拌和机的矿粉仓必须配备振动装置以防止矿粉起拱。②开工前需要对拌和机进行计量标定处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自校,如果级配、用油量出现异常,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停止生产混合料,并查找原因。③严格控制好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出厂时,需要检测每车混合料的温度,如果混合料的温度不符合要求不得出厂。④按照矿料规格,确定间歇式拌和机的振动筛规格,通常情况下,其最大筛孔略大于混合料的最大粒径,设置其余筛需要对混合料级配的稳定性进行考虑。
    6.4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①使用运料车前后都要进行清扫,为了防粘结,在车厢板上涂一层隔离剂,但车厢底部不得有余液积聚。②与拌和能力、摊铺速度相比,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应有所富余。③为了防止温度散失过快,需要用蓬布覆盖运料车。④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需要停在摊铺机前10-30cm 处,不得撞击摊铺机。⑤进入摊铺现场时,运料车轮胎上不得粘有泥土等脏物。
    6.5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①通过连续稳定地摊铺,可以进一步提高路面平整度。②未压实混合料前,施工人员不得踩踏路面,且一般不用人工整修。③调整摊铺机,使其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④对松铺厚度进行检测,以便随时对其进行调整。⑤摊铺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并将未压成型的混合料清除。⑥采取措施,防止摊铺机拢料,进一步减少面层离析。⑦施工纵缝应定位在行车道和超车道之间。
    6.6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成型①为了提高面层质量,需要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压实处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②在碾压过程中,压路机应缓慢、均匀地碾压,随初压、复压、终压及压路机的类型不同,压路机的碾压速度有所区别。③在碾压过程中,需要驱动轮朝向摊铺机,避免混合料推挤产生拥包。④进行初压时,需要跟在摊铺机后碾压,同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⑤压路机和其他车辆不得停放在当天碾压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层面上。⑥为了便于司机辨认,需要对初压、复压、终压段落设置明显的标志。⑦将含有隔离剂的水溶液喷洒或涂刷在压路机轮上。⑧对于现铺的沥青路面来说,当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放行交通。
    6.7 处理施工接缝
    ①纵向施工缝。对于纵向施工缝,通常情况下采用斜接缝进行处理。在摊铺过程中,将前部已摊铺的混合料留下10~20cm 宽暂不碾压,以热接缝形式在最后作跨接缝碾压以消缝迹。②横向施工缝。对于横向施工缝采用平接缝进行处理,用三米直尺在定出接缝位置进行标记,同时用锯缝机割齐后铲除。
    6.8 沥青混凝土路面弯道摊铺技术
    弯道摊铺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一个技术难点,在弯道进行摊铺时,由于转弯半径小、内外侧超高大,超高缓和段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横坡的变化。同时,在给出的厚度调节信号与沥青混合料松铺层达到相应的厚度之间存在着时间差,改时间差受摊铺机浮动熨平板的工作特性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在设置摊铺基准时,采用一侧挂线和手动控制横坡输入信号的方法,按等弧长将变坡段沿着超高侧曲线分成若干份,对于每份弧长所应改变的横坡值,需要根据所需变化的总横坡值进行计算。在每一弧度范围内,手动旋转横坡调节器旋扭完成一份横坡值的调节,这时摊铺机正好走过一份弧长;受厚度调节误信号的影响,进一步降低了铺层厚度,采取事先适当加厚非超高侧的铺层厚度,并在变坡摊铺的过程时时检查非超高侧的铺层厚度。
    7·施工质量检查验收
    完工后,施工单位应按规定的检验频率自检合格后,提交检测结果报告给监理工程师,申请验收。
相关阅读

上一条: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意义

下一条:新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